通读屋 > 其他小说 > 李秋李世民 > 第384章
见状如此,李世民也是坐不住了。

他自己也站起身来试了一试。

结果自然是一样的,这块城墙砖坚固无比。

远超出了众人的想象。

在场众人,都是行军打仗的好手。

自然是知道如此坚固的城墙砖,对于一座城池来说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。

这时候,李世民难以置信的摇摇头。

然后情绪有些激动的看向了尉迟敬德。

“敬德,这城墙砖你是哪里找到的?”

“谁烧制出来的?!成本又是如何?”

“快点把他给找出来,这样的工匠和人才,可是太重要了。”

“若是泾州城能用这样的城墙砖来修筑,这一次他们突厥大军还能打到我长安来?”

此时此刻,不仅是李世民,就连李靖、柴绍、房玄龄、于志宁等等人,也是同样侧目。

目光炯炯的盯着尉迟敬德。

这时候,见到胃口吊的差不多了,尉迟敬德嘿嘿一笑。

“至于这砖的花费如何,我具体不知。”

“但我觉得应该不会太大。”

“现如今在那芙蓉园中的后院里的地上,还闲置着不少呢。”

听到了他的话,李世民等众人大惊,“芙蓉园?”

程咬金这时候也是大笑着兴奋的说道:“可不就是芙蓉园吗。”

“而且他们那里的工匠和学生们,还用夯土和这些城墙砖在园子内修筑出一道高近三丈,顶宽一丈的城墙来。”

“那城墙的表面,从上到下,可全都是由这样的城墙砖修筑而成。”

“弓箭的弓箭射上去,也就是一个白点。”

“据我估计啊,假如今天战局出现了意外,那突厥大军真的开始攻城。”

“咱们的长安城就是破了,人家芙蓉园内的院墙都不带有事的!”

这时候,冯立幽幽的补充了一句。

“今天听幽州军的将士们自豪的说起,这芙蓉园中的贴砖院墙实在是太小儿科了。”

“他们去年新修筑的幽州城的主城,高近六丈,底宽七丈余,顶宽五丈,长八百余丈。”

“且全都是由这种城墙砖修筑而成。”

“站在平坦的草原上观望,简直就是如同大山一般……”

听到了他们的话后,最先反应过来的老帅李靖重重叹了一口气。

房玄龄张了张嘴,下一句话直接憋了回去。

而柴绍,此刻也是点着头说道:“如此一说,那李世勣军中抓到的突厥探马。”

“他的意思应该是,在幽州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样一座城池。”

“很快就应该在泾州、长安城也修筑起同样的城池来。”

“那时候,他们草原各部族就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。”

“走向灭亡也是迟早的事。”

“所以他们被逼无奈,倾整个草原之兵,宁可孤注一掷,也要赶在我们修建这样的城池之前,我们决死一搏?!”

长孙无忌此时揉了揉额头,“哎呀,这个混小子,这么大的一件事,他怎么也不跟我们知会一声?”

“依我看啊,这一次陛下您也别记他什么功劳了。”

“直接就按照将功补过好了。”

房玄龄,这时候缓缓说道:“陛下,长孙大人,还记得当初范兴到了幽州后,给我们捎来的那封信吧?”

“当时,这个范兴就多次提到,这新修筑的幽州城太过坚固、雄伟。”

“今年初突厥来势一定要更加凶猛。”

“当时,臣等,以及陛下都认为这范兴是为了夸赞李秋和幽州城的功绩。”

“可是却哪成想,这里面竟是这样一种含义?!”

李世民这时候也是摇摇头,被气乐了。

“记得当初,那幽州地界,常年受突厥侵扰。”

“都是靠着幽州的罗家,老罗森和可心丫头艰难承担着这份重任。”

“而我们的朝廷,却是分身乏术,给不了他们任何的支援。”

“记得在前两年,幽州城都被突厥攻破,焚城。”

“可自从李秋去到了幽州之后,你们仔细数一数他所做的功绩。”

“先是重建幽州军,击退了突厥的入侵,甚至是还打到了草原腹地。”

“而后又接纳,养活了十几万的流民。”

“现如今,他又搞出来了这样的一座让草原各部胆寒的幽州城。”

“又带着四万装备精良的幽州玄甲军,解了我大唐之围。”

“就这样的能臣,我大唐但凡多有几个,又何愁天下不兴?”

“所以,他的功绩,朕一定要大大的封赏!”

“这一次,以及上一次的大唐之围,只能怪我们其他地方的州县,甚至是我们的朝廷无力,无能!”

“怪不到人家李秋和幽州的身上去!”

“朕就不相信了,他们那边如此偏僻,人烟稀少的幽州十三州,都能做出如此夺目耀眼的功绩。”

“我们的关内,东都,山东地带,怎么就不行了?!”

说到这里,李世民随之又没好气的划下了一句重点。

“也当然了,李秋这混小子的这种做法也着实可恶。”

“若是他提前知会,先把这样的城池建立在泾州,不也就没有这一次的险情了?”

“依朕看啊,还是应该把这小子放在眼皮子底下能更省心点儿。”

“不然在幽州地界,他又能给你搞出什么大乱子来呢!”

听了李世民的话,众人哈哈大笑。

之前长孙无忌那说的将功抵罪云云,说白了就是提前给李秋撑口袋。

担心有人以此为借口,再说李秋的不是。

如今连李世民都亲自为这件事,为李秋定了基调,拍了板。

自然也就没人不开眼,再次李秋的不是了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